吉林的简称:吉 省会:长春
长春历史
长春市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早在周朝以前属肃慎。
秦汉时期,挹娄族居于此。西汉、三国、西晋属扶余。东晋南北朝及隋唐为高句丽境。唐朝,靺鞨族建立了渤海国。北宋时期,建立了辽帝国,并设辽东京道黄龙府(今农安县城)。北宋末年,建立金国,黄龙府改为隆安府。明初属三万卫,清初为郭而罗斯前旗地,是蒙古人的游牧区域。清雍正末年,宽城子已有坐商、客店和集市。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7月)正式建治,设长春厅,治所设在长春堡境内的新立城,1825年(道光四年)治所迁至宽城子。
1865年(清同治四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达9万余人。1889年(光绪十五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1896年帝俄侵入东北,攫取中长铁路筑路权,在长春建起俄国人居住区。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在长春的帝俄权益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为扩大“满铁附属地”,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其后又开辟商埠,当时城市面积为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13年(民国2年)改为长春县,1925年(民国14年),设立市政公所,实行市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1932年3月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成为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将长春定为国都,改名为“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长春。但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的魔爪又伸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市区人口最后减至17万人。1948年10月18日,长春重新获得解放,被确定为特别市。1953年划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划归吉林省,同年6月改为省辖市,为吉林省省会。1979年列为国家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9年2月11日列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2年列为国家沿边开放的中心城市。
现在的长春
长春位于中国东北平原中部,地处中国松辽平原腹地,如果把中国的版图比作一只雄鸡,那么长春就是这只雄鸡的眼睛。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目前,长春市共辖六区四县(市),包括南关、宽城、朝阳、二道、绿园、双阳6个城区,九台、榆树、德惠3个县级市和农安县,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8.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壮等38个民族,总人口712万人,市区人口274万。
长春市的气候介于东部山地湿润与西部平原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东部和南部虽距海洋不远,但由于长白山地的阻档,削弱了夏季风的作用;西部和北部为地势平坦的松辽平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畅通无阻,各季风的势力影响很大,故气候部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季严寒漫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暖短促,秋季晴朗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8℃,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16.3℃,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3℃,最高39.5℃,最低零下39.8℃。年平均日照为2,866小时左右,平均降雨为567.0毫米。夏季气候凉爽,绿树成荫,素有“塞北春城”之称。冬季白雪皑皑,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因此在中国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
长春市地域辽阔,土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共300余种,珍贵野生动物34种。长春市的矿产资源,除以探明的煤、油质岩矿、膨润土、铜、银、铁等11种矿产以外,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很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汽车、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高新技术已成为长春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长春有“森林城”、“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的美誉,城区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里春天一片淡绿,夏天满眼葱翠,深秋色彩斑斓,冬天则银装素裹,四季风光旖旎,长春因而成为海内外宾客避暑、度假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