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4年以前,吉林省的省会在吉林市,当时的长春市还是我国的一个直辖市。从1947年开始、到1954年以后,东北的行政区划有了很大的调整,由原有的“东北九省”逐渐调整为现在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现为东两盟两市)及河北省的一部分。 1954年调整的时候,撤消了长春市的“中央直辖市”的地位,改长春市为“省辖市”,由吉林省管理;同时,吉林省也将省会由吉林市迁到了长春市。(同时还从吉林市和东北其他城市迁来了一大批省级单位,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空军二航校、空军七航校……等)。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春市的发展就已经超过了吉林市。从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和俄罗斯以长春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此时的长春就逐渐发展为一个大型的商业、加工业城市。后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定都长春、称长春为“新京”,并且在长春建造了“伪皇宫”、“伪满八大部”、“伪国务院”等。而且,作为“伪帝都”长春的轻重工业、交通业、商业、教育科技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的长春人口就已经达到了100万以上。成为了东北平原的中心城市。 解放后,人民的长春市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在长春建设了一大批的工业企业:主要是行走机械(汽车、拖拉机)、铁路车辆、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教育科技等为主,长春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就越来越高。 而且,长春的交通地位也是很高的,位于“京哈铁路”主动脉上、同时也是位于连接沈阳和哈尔滨铁路线上(沈阳到长春的距离要小与沈阳到吉林市的距离、哈尔滨到长春的距离也小与哈尔滨到吉林市的距离);长春同时也是连接东北南部和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东北东部山区和东北西部的内蒙古草原的交通枢纽。重要的、便利的交通也促使长春的地位和等级越来越高。 长春现在也是我国14个副省级城市中的一个(现在解释一下“副省级城市”:东北有四个副省级城市,除长春外,其他的三个是沈阳、哈尔滨、大连。如合肥市,虽然也是一个省会城市、但是却是市级行政编制,也就是说合肥市市长的行政级别就要低于大连市的市长,尽管大连市不是省会城市。) 长春市的城区人口(即城市里的人口,不包括郊区和外县的人口)现在近300万,长春地区的人口(包括郊县的人口)达到了近700万,占吉林省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吉林市的城区人口也超过了100万,快到200万。 吉林省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以说,长春成为吉林省的省会是城市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威展小王)